【城市印象】行走古镇,品读“南翔老镇”的悠悠岁月 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上海经济最强的镇 南翔 【城市印象】行走古镇,品读“南翔老镇”的悠悠岁月

【城市印象】行走古镇,品读“南翔老镇”的悠悠岁月

2024-06-30 20:34| 来源: 网络整理| 查看: 265

南翔老镇

千年古镇,诗意情怀。南翔古镇古名槎溪,梁天监四年(公元505年),建白鹤南翔寺于此,后因南翔寺成镇,故以寺得名。1991年,南翔古镇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上海市历史文化名镇;2010年,被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。

作为上海四大历史名镇之一,南翔古镇风光独特,风格迥异,宜商宜居。明清时期,南翔经济繁荣昌盛,文人雅士竞相建园,“银南翔”与“小小南翔赛苏城”的美誉由此而来。

趁着秋色,漫步南翔老镇的街道、历史建筑、江南园林之间,感受一下独属于古镇的历史韵味。

古猗园

位于南翔镇沪宜公路218号,建于明代嘉靖年间,距今500年有余,占地146亩,为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一,也是江南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。2006年,古猗园被评为AAAA级旅游景区;2014年,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。

古猗园原名“猗园”,取自《诗经》中的“绿竹猗猗”。自明代建园,490余年史载七任古代园主,先后命名为借园、猗园、古猗园、古漪园等,经历了私家园林、地方公园、市属公园三个时期。

古猗园由著名的嘉定派竹刻创始人朱稚征设计布置,园中有亭、台、楼、阁、水榭、长廊等,并广植绿竹。园内有猗园、花香仙苑、曲溪鹤影、幽篁烟月四大景区。漫步古猗园,猗猗绿竹、雕梁画栋、小桥流水相映成趣,旖旎的自然风光与典雅的明代建筑相得益彰。

南翔寺

又称“云翔寺”,位于古猗园中,原址在今南翔镇解放街香花桥北。初名为“白鹤南翔寺”,唐时达到鼎盛,寺基扩大到180亩。宋绍定年间,因理宗赵昀赐“南翔寺”匾额,寺名更为南翔寺;公元1700年,康熙赐额“云翔寺”,故又易名为云翔寺。

1856年,寺庙因战火被毁,仅存双塔以及两口井,原址重建后的云翔寺又名留云寺,寺庙占地15亩,规模宏大,布局合理、严谨,共分三进院落,于中轴线上布置主要殿堂:山门、观音殿、大雄宝殿和藏经楼,左右对称布置伽蓝殿、大势至殿、钟楼、鼓楼、文殊殿、普贤殿、上客堂、僧寮等,并有迥廊围绕。此外,在地下建有功德堂、万佛堂。

南翔寺是一座以钢筋、水泥混凝土仿木的寺庙,也是江南地区第一座完整的仿唐寺庙,其特色是刚劲雄健,气宇恢宏,简洁大度,淳朴自然。在上海地区寺庙建筑中,是首个将古建形式,民族风格与现代工艺、技术、材料有机地结合起来的寺庙建筑。

南翔双塔

位于南翔镇解放街218号、222号、237号,又名南翔寺砖塔、云翔寺砖塔。双塔建于五代至北宋之初,是上海古塔中的老寿星,曾是“南翔八景”之一,名为“双塔晴霞”。双塔是全国仅存的一对年代最悠久的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,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,而且为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史、宗教史、地方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。该处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
据清嘉庆《南翔镇志》记载:“山门,宋僧遇贤皓暹赞能等建……山门内有砖塔二,东西相望,大可三抱,三丈许,八角七级,房各有井一。”1986年,双塔完成首次修缮,砖塔通高11米,灰砖砌筑,仿木结构楼阁式,八面七层,底层直径1.86米,每级四面为火焰形的壸门,四面为简朴的直棂窗,设腰檐、平座、栏板、檐下施五铺作单抄单昂斗拱、八角形攒尖灰瓦顶。顶上立相轮、刹杆、宝珠构成的铁铸塔刹。

檀园

位于南翔老街内的混堂弄5号,在双塔的后面。大门“檀园”二字分别为康有为的弟子萧娴和书法家启功所题,檀园的名字来源于园内的两棵青檀树。

始建于明代万历时期,是“嘉定四先生”之一李流芳的私家园林,园内有剑蜕斋、慎娱室、次醉阁、春雨廊等精美建筑,以葫芦形水池居中,厅堂环立;洞壑盘旋宛转,曲廊贯通全园,体现了江南私家园林的特色,一草一木、一山一水、一屋一阁之间,有限的空间呈现出廊随桥引、移步换景的格局,徜徉园内,如在画中。

孙氏住宅

位于南翔镇民主街208号。约建于民国二十年(1931)。占地面积300余平方米。坐南朝北,砖混结构二层,面阔三间,一正二厢式布置,中间为穿堂式客厅。前为门墙,大门饰牌坊式壁柱。两侧上下拱形窗,观音兜山墙。后立面底层为廊,水泥圆柱支撑,柱头有雀替装饰,二层为阳台,平瓦屋面。对研究当地人文历史、近现代典型风格建筑等具有较高价值。该住宅为嘉定区文物保护单位。

走过老街小巷

信步园林美景之间

踏寻历史古迹,鉴赏嘉定竹刻

在这片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风貌区

品读千年古镇的岁月光华

原标题:《【城市印象】行走古镇,品读“南翔老镇”的悠悠岁月》

阅读原文



【本文地址】

公司简介

联系我们

今日新闻

    推荐新闻

    专题文章
      CopyRight 2018-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